激战过半,诸葛亮的大军也开到了,一见这场面也不客气,诸葛亮马上命令军队加入战斗,涪城的守军措手不及,马上重蹈江油城的覆辙,立刻溃不成军。这里当然没有江油城那么强的实力,逃跑到这里地马氏家族的人因为马超受伤的原因,所以只是略微休息便马不停蹄地带着马超离开了这里,希望到成都城去养伤,至于陈到,也跟着回到成都,在此刻,他当然要带在刘备地身边,对他来说,涪城也是守不住的,涪城被青州军攻破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他留在这里于事无补,而且只会令他的信心进一步受到打击。不过如此一来,就连涪城的大小军官都变得没有信心起来,在他们的眼里看来,陈到和马氏家族的行为就是被青州军打怕了,连马超这样人都被青州军打伤了,你说他们还有机会迫退青州军吗?

姜等人的到来使得他们下意识地去防守,可适当诸葛亮地军队到来的时候,他们这时才觉得自己的这种防守其实很可笑,所以益州的下层军官和士兵们再一次上演了阵前倒戈的好戏,没有青州青的策划,便开始把矛头对象了涪城的大小将领们,而且人数越来越多,涪城的大小将领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学吴兰弃城逃跑。可惜他们没有陈到等人幸运,他们才出城门便被截了回去,他们的实力没有江油城强,青州军的实力却比在攻打江油城的时候强了一倍有余,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最后除了顽固的益州高级将领战死沙场之外,剩下的人全部投降。

青州军西川战场的军队胜利会师。与此同时,仿佛有灵犀一般,一直在江阳按兵不动的青州军在太史慈等人的带领下终于行动,开始一路北上,配合诸葛亮的行动,开始准备包围成都。当然,他们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便来到了成都城外,然后安营扎寨,静静等候诸葛亮大军的到来。太史慈当然不会等候太长的时间,北面的青州军并没有在涪城停留,在诸葛亮的带领之下,一路高奏凯歌,再次连下绵竹和广汉两地,随后,终于迫近了成都城,来到了成都城地北面,与太史慈的大军形成了合围之势。

成都城内出奇的安静。面对青州军的到来,没有什么人出城讨敌骂阵。跟青州军来个下马威什么的,此时地益州军此时已经是苟延残喘,不愿意做这些毫无意义的事情。诸葛亮等人在来到成都之后,也不急着攻城,毕竟太史慈已经制定了全套攻击成都城的方案。他们只需要配合便够了。

太史慈得知诸葛亮的大军到来之后十分高兴,当下便要诸葛亮过来相见。

诸葛亮留下姜冏照看大营,然后便带着史阿和赵云过来拜见太史慈。太史慈和众人则早就站在大营外欢迎诸葛亮。

随后众人来到中军大帐,纷纷坐下,自然有美食奉上,不过没有青州美酒,军中不许饮酒,这乃是青州军的军规之一,这倒并非是不近人情,而是因为青州美酒的度数太高。只要稍微喝上一些便有一种醺然之感,若是放开怀抱去喝,那便不知道有多少人会醉倒了,岂非误事?太史慈不是曹操,但是也知道下这种禁酒令,不过此时的孔融倒是比历史上的孔融安分守己的多。至少没有跳出来反对禁酒令,说什么“酒能乱性,主上就禁酒。女人也乱性,主上难道禁止大家玩女人又或者娶妻生子”的屁话。

孔融现在虽然的个大官,不过那也只不过是名义上的,公务并不繁忙,太史慈就是让他办好学校而已,所以喝酒自然不会去管他。既然孔融自己有酒喝,哪里还会管别人?早就找个地方躲起来自己的快朵颐去了。既然孔融都不去捅这个马蜂窝,哪里还有别人呢?杨修?年纪还小;边让?此时还在对青州军无比的佩服中,这种错误那是坚决不犯的;祢衡,这小子很少喝酒,因为他自己都知道自己不喝酒都很愿意发疯,比如说脱衣服之类的,更何况是喝醉酒呢?

按照他老人家的理论,虽然圣贤也喝酒,但是那是因为圣贤寂寞,心意无人可以领会,但是现在青州大治,若是再学圣贤天天喝酒,那就未免矫揉造作了。

所以在青州军的军中,没有人喝酒,顶多就是以茶代酒。故此,太史慈举起茶杯,说了一番欢迎诸葛亮的话语,便先干为敬了,众人自然纷纷相仿,大帐之内气氛热烈之极。

席间,自然谈起了诸葛亮行军地事情,诸葛亮是个深沉有大度的人,自然说得轻描淡写,仿佛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儿一般,不过赵云却泄了诸葛亮的底,把己方怎么攻击江油城的情况详细地说了出来。当众人听说诸葛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去劝降益州将领。实际却在动摇益州军心的时候不由地纷纷叫绝,尤其是诸葛亮骂得马超吐血的事情更是令众人惊骇莫名,他们实在没有想到一个人的语言力量竟然有这般巨大。

马超是什么?那可是在沙场上地无敌猛将,虽然说在战场上受伤次数很多,但是那些都是外伤,不像这一次,受的可是严重的内伤,而且心中定然十分窝囊,如此一来,便会令伤势加重,很难再参加战斗了,即便是参加也会因为这个原因实力大打折扣的。太史慈却听得心花怒放,诸葛亮骂人的实力他是最清楚的,像王郎那种不要脸地人都会被诸葛亮骂死,更何况是马超了?

原来他以为因为历史的改变自己将无缘见识到诸葛亮天下无双地骂人本领,没有想到山穷水复疑无路,这诸葛亮柳暗花明在马超这里又一村了一下子,倒也是意外之喜,值得庆贺。

想到这里,太史慈再敬诸葛亮一杯,诸葛亮反倒有点不好意思了。看着诸葛亮老脸微红,太史慈突然想起一件事情来,对诸葛亮笑眯眯道:“对了诸葛小子,这次益州的事情结束之后,你应该随我回长安趟,毕竟人家黄家的女儿的已经等了你这么长时间了,若是再不过门,那岂不成了老姑娘了?”

众人这才想起这个令敌人人人惊惧的诸葛亮此时已经到了婚配的年龄,当下纷纷开起诸葛亮的玩笑来。

诸葛亮大感不好意思,众人看他有趣,自然更加不肯放过。太史慈看着众人这般模样,心中觉得温馨,这诸葛亮当然就交给他们去摆弄了,这种事情任何人都是忍不住想要插嘴的,就连贾诩和鲁肃也不例外。

郭嘉当然也开了两句玩笑,不过随后就把全副心神放在和赵云说话上了,这两人的交情从太史慈夺取冀州的时候就开始了,自然非同寻常,而这此年来聚少分多,此刻见面,自然有许多话说不完。

太史慈则把头转过来看向天下第一剑师史阿,两人的目光一对,相视一笑,很多话都在不言中。看看众人并未注意两人,太史慈对史阿一语双关道:“史阿兄此间事了就要回长安了吗?”

史阿当然知道太史慈指的是长安的那件大事,其实她也在惦念汉献帝,当下点头笑道;“主上所料不差,史阿正有此意。”

太史慈闻言点了点头。

是啊,益州事了,刘备一旦身死,下面便是汉献帝隐居的事情了。然后再铲除荆州和江东的曹操,这天下便是自己的了。

念起汉献帝的事情,太史慈自然感慨万千,自来到这时代,经过&自己在分裂的天空下奋勇搏杀,最后才创出看一片自己的天地,这时代,已经和历史的本来面目有了很大的不同,相应的,汉献帝的命运自然也和历史不同。

一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自己就会把汉献帝送走,太史慈就会分明的觉得自己已经和那原本的历史一刀两断,有一种开创了新天地的豪情在。

只是不知道当刘备等人倒在自己的面前的时候,自己又将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看着太史慈一幅缅怀的样子,史阿当然知道太史慈的心声,故此低声道:“主上是否也该回去一趟呢?”

太史慈闻言一惊,当下点了点头,他是当然要回去的,因为送走汉献帝是件十分艰难的事情,他不个能不参与,若是万一事情败露,只要有他在,任何人都不会把汉献帝如何。史阿却对太史慈说道:对了主上,有一件事情不知道您知不知道,在第三次长安之乱之后,原本已经消失不知到何处的刘虞的儿子刘和不久前突然出现在了长安,而且还被幼安送进了宫中,说是有此人在一旁,说不定有利于圣上神志的清醒,我走的时候,这个刘和已经住进了宫中。

太史慈闻言一楞,有点吃惊道:刘和?没有人告诉我这件事情。管宁兄也没有说过,不好,若是有此人在身边,我们地计划说不定会出现什么意外。你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件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