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老谋深算,更犀利无匹。

蒯良在贾诩的面前,一时间,竟是无法抵挡。

其余的人,都并未参与。

不论是张昭,亦或是鲁肃、周瑜等人,都保持中立。

有贾诩和蒯良打擂台就足够了。

他们卷入进去,对自身不好,而且这些人各个都有足够的能力,也都是人精,精于人情世故,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以及什么不该做。

刘修看在眼中,也并未阻止。

理不辩不明,有辩论是好事情。

再射,对于蒯良急吼吼的出来反对迁都,刘修不怎么赞同。

内阁的首辅,不应该急于表态。

刘修没有称帝之前,枪口是一致对外的。

麾下的官员,戮力同心,一起奋斗。

可谓是共患难。

到如今刘修称帝了,虽说还有外敌曹操,可在某种程度上,楚国的基础已经定下。

官员之间,便容易有了争斗。

作为内阁的首辅,蒯良不应该急于表态。

当然,这也是蒯良身份的转变。

他刚刚担任内阁首辅,也刚习惯现在的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来适应。

刘修看向蒯良,道:“蒯卿,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蒯良道:“陛下,迁都之事,事关重大,请陛下三思。”

被贾诩反驳了一番,蒯良想不到反驳的话。

故而,请刘修三思考虑。

刘修微微颔首,看向其余人,道:“诸卿,你们认为迁都之事如何?”

一个个都思考着迁都的事情。

对大多数的官员而言,贾诩是一尊大神,蒯良同样是如此。

两边都得罪不起。

所以,他们谁都不愿意得罪。

庞统不怎么在意谁的看法,他只在意这件事对楚国的影响怎么样。

“陛下,臣赞同贾尚书的提议。”

庞统站出来了。

刘修问道:“为何?”

庞统拱手向刘修行礼,正色道:“迁都洛阳,不仅是定下全国的政治中心,也是安抚天下百姓的大事。唯有帝都确立,才能彰显楚国之威仪。”

“目前的楚国,谁都清楚不可能用襄阳作为帝都。”

“同样的,百姓也会猜测。”

“既如此,不如早日定下帝都,以安百姓之心。”

庞统面容肃然,道:“帝都定在洛阳,这是大汉朝的帝都,最能彰显陛下的正统。陛下身上,也流淌着高皇帝的血脉,也是光武皇帝后裔。陛下称帝,理所应当。迁都洛阳,不仅应该进行,更要加速进行。”

相比于贾诩,庞统反而更加的激进。

蒯良眉头皱了起来。

贾诩是军中出身,虽说在朝为官,但也兼任着军师一职。

庞统也是如此。

两个最重要的人开口了,形式对他极为不利。

蒯良眼珠子一转,心中便有了决定,道:“陛下,既然贾尚书和庞尚书都赞同迁都,臣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再者,诚如贾尚书所言,迁都的确是利大于弊。”

“臣盯着些许弊端,便忽略迁都的益处,着实是有些因小失大了。”

“两利相权取其重。”

“帝都留在襄阳有一定的好处,但迁都洛阳的好处更大。”

蒯良转变了风向,拱手道:“臣也赞同迁都。”

其余人闻言,知道意见统一了。

法正、张昭、伊籍等人,纷纷开口赞同。

朝中大臣,尽皆赞同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