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傍晚,天渐渐暗了下来。

残阳西下,映照在城墙上,透着斑驳印记。

此时的城墙,仍是滚烫火热的。

这时候,许多百姓才从家中出来闲逛,四处找阴凉的地方纳凉。但百姓的脸上,有着焦急担忧神色。时至今日,都一个多月了,没有一滴雨水落下来,不知道何时才能下雨。

这情况,令无数人焦急。

王大福是城西的百姓,家中有一个婆娘,父母双亡,没有子嗣。

对于干旱,王大福不觉得太苦。

日子再苦,能苦过之前贼匪肆虐的日子吗?那时候不仅有苛捐杂税,还有贼匪劫掠,更有时不时冒出的天灾,日子根本过不下去。

如今虽然缺水,但好歹有粮吃,而且也不是一滴水都没有了。

一家一户中,总还有一水。

即使一个个嘴唇都快干裂了,却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

王大福走出门,见许多人聚在一棵大树下。

“听了吗?这么长的时间没下雨,是因为靖王不修德政造成的。如果靖王敬天悯人,就不会出问题了。”

“对啊,对啊,我觉得这一次的天灾,是靖王造成的。”

“可能是靖王,但也可能是天灾。”

“到了这个地步,不知怎的,靖王都还没有动作。”

……

议论声,此起彼伏。

一个个百姓聚在一起,不断的开口话。

王大福脸上有着不忿神色,退开一个个百姓,走到人群中央,大声的呵斥道:“一群白眼狼,什么叫干旱是靖王造成的?靖王没来东莱郡的时候,黄县没遇到过干旱?没遇到水灾?没遇到过粮荒?”

“如今遇到了干旱,都赖在靖王的头上。”

“你们怎么不扪心问一问,靖王有对不起你们的地方吗?”

“东莱郡干旱,靖王派出了无数士兵打井取水,让咱们不至于断水。”

¥■¥■¥■¥■,

“好歹有粮食吃,还没死人呐。”

王大福越越气氛,大声的道:“往年时候,哪一年饥荒不死人?哪一年干旱、水灾不死人的?如今过上了好日子,开始靖王的不是了。”

“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你们就是这样报答靖王的。”

“真是丢人。”

“实在是太丢人了。”

王大福脸上尽是鄙夷神色,道:“别让我再见到你们这样,见一次,教训你们一次。”

一番话完后,周围的人顿时不乐意了。

看向王大福的眼神,分外不善。

“大福啊,你早年没了爹娘,平日里,我们这些街坊乡亲,可没少帮衬你。你娶了婆娘,有了粮食了,腰杆直了,开始帮着靖王我们,不道义啊。”

人群中,一个老者开口了。

老人已经是花甲之年,脸上满是褶子,头发斑白。

王大福停顿了片刻,缓缓道:“李伯的话,我是不赞同的。承蒙您和街坊乡亲的照顾,我熬过了苦日子。但那时候终究是饱一顿饥一顿,始终吃不饱穿不暖。因为靖王,我们才能吃饱饭还有存粮余钱,您现在这话,对靖王不公平。您是长辈,不应该这样。”

李伯面色微变,哼了声,便不再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