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为了迎合大明的宣传策略,宣传司刻意在这些剧目中,加入鞭笞社会黑·暗、宣扬人人平等、反对封建压迫、追求个性自由等先进的社会理念。

好从社会各个方面,与大明进行对比。以此衬托出大明的先进,讴歌大明建设者的丰功伟绩。

不仅如此,大明的剧目,还因地而异,因地制宜,十分具有针对性。

像涉及到大明的社会背景,就基本是一边倒的歌功颂德。什么平等、自由、博爱等赞美之词,就全往大明官方头上扣。总统杨崇,更是被描绘成一个十分具有爱心的圣人。

即使涉及到社会黑暗面的事情,也都会以邪不压正做结。

算是从思想上,加强民众对大明的认同。

而对于其它国家,就全是各种鞭笞与斥责了。

以大清为例,但凡涉及到的话剧曲目,都是反应社会黑·暗的。而且怎么惨,怎么来。就算有大团圆结局,也都以主人公逃到大明,展开新生活做结。

这是因大明的移民,主要是以大清的汉人为主。为了提高他们对大明的认同,就只能尽力诋·毁大清这个母国。为了提高代入感,增强大清移民的共鸣,话剧的主角,涵盖了士农工商这最突出的四个群体。

以各种手段,表现出大清的各种社会弊·病。什么官场黑暗、为富不仁、逼良为娼等种种社会黑暗,都有极为具体的展现。好衬出大明,才是汉人最好家园。

反正像这样的事情,大清比比皆是。根本不需要大明用艺术的手法,进行加工。

待日后大明进军中原,就可以利用这些移民,言传身教,传播大明的先进,吸引更多汉人,前往大明。再辅以各种思想上、文化上的宣传手段,瓦解清廷在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性。

就像温水煮青蛙似的,让清廷的正统性,一点点的消耗殆尽。

另外有关暹罗、缅甸、越南、印度等国的话剧曲目,也不算少。到底它们靠近大明,文明程度也不算太低。再加上封建小国,社会弊端,一抓一大把。

用他们的社会背景,来表现种种社会不公,算是恰到好处。

也是大明的移民中,有近半成民众,就是来自这些国家。虽然在这个时代,还没有什么民族意识。但是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还是让这些移民,本能的感到与大明存在的距离。

当前的同化难度,就体现在这个地方。

所以这些具有强烈批判性、对比性的话剧,就可以时时提醒生活在大明境内的他们。曾经的母国,是多么黑暗。大明,又是多么先进。因此要有感恩之心,积极的融入大明。

因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所以相比言传身教的传播方式而言。这种艺术上的宣传手段,更容易被民众们接受。

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大明对原始印度教的鞭笞。

随着印度的本地势力,大多投入大明的怀抱后。更多有关大明的积极传言,就进一步在印度的地界传开。很多生活不下去的贫民,就想方设法,前往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