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医师萧依依每天都会上山采药,柳村附近到处是大山,倒是资源丰富,有许多普通药材,萧依依时常和师傅在上山采药,然后做成药引子,拿到县城的中药铺去卖。

大山里荆棘密布,萧依依十分熟练轻盈的在山中走着,不时会看到一两株药草,她就会轻轻的用手中的小铲楸把药草摘出来,然后放到她身后的小背篓里。

叶秋不快不慢的走在后面,望着起伏的山脉,不由露出了一丝笑容,这个地方空气好,几乎与世隔绝,要是以后在这里养老多好,恐怕还能多活几年呢!

“叶秋大哥,依依是不是走太快了?”

萧依依站在前方,笑着道。

叶秋不由走上前去,轻松的道“没事,我只是想多看看这里的风景,我的伤已经没有大碍了,这点速度累不到我的。”

萧依依咯咯的露出笑容,眼睛十分灵动,她头上扎着好看的装饰品,把秀发披在身后。身穿也很单薄,上身和下身都是一种浅绿色的布料,裙子下面露出修长均匀的大腿,看上去十分养眼。

这个十八九岁的女孩儿,生活在大山中,自然而然的有一种清纯而富有灵气的气质,根本不像大城市的女孩子一般。

叶秋精神不错,一边跟在身后,一边观察萧依依采的草药,有时候也会帮忙寻找。

“依依,你看那个是不是刚刚你说的咕噜草?”

叶秋指着不远处的一株小草问道。

柳依依看了一眼,随后眼睛笑得眯了起来,回答道“叶秋大哥,这个是豆芽儿草,难道你不认识吗?漫山遍野都是这种草呢!哦,我差点忘了,叶秋大哥是城里人,肯定不会知道的。咕噜草和豆芽儿草很相似,不过咕噜草的叶片要小很多……”

一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叶秋经过这一天的时间,身体也得到了活动,更加觉得有精神了,和没受伤相差不多,只要不做太激烈的运动,或者与人交手,基本上不会有问题。

晚上朱大婶儿让到他家做客,炖了一只鸡,几个小菜,柳村人淳朴,平时都舍不得吃的鸡,却把它用来招待叶秋和萧依依了,可见这个大山里小村庄的村民多么热情了。

叶秋心里暖暖的,活了这么多年,他遇到的更多是冷漠与无情,而柳村的人却让他感觉到人情暖意。

山谷的房间比较多,叶秋住的那个房间是平时村里人来山谷看病时的临时病床,如今倒成了叶秋每天睡觉的地方。

第二天,叶秋起了很早,果然去了村头的田边,昨天可是承诺了要去帮张伯家插秧。

“这插秧可有得讲究,最重要的就是手脚都要快,脚向后退的步子一定要有规律……”

在田里,张伯一直在叶秋耳边讲述着插秧的奥妙。

叶秋不由惊叹不已,他的确没插过秧,以为这种活儿非常简单,无非就是把秧子****田里就完事儿了的,可他亲自试过才知道,有多么的难,而且要达到张伯那种速度,更难。

手持秧苗,一边后退,一边插秧,不仅要注意后退的时候脚放的位置,还得同时控制力量与速度,这样才能把秧子插得又快又准。

叶秋想到这里,就不由想起了风行烈的步法,似乎都有相同的定律,都是要有规律才能发挥到极致。

“想不到,干农活也能让我捂了一些道理!”

叶秋心里欣喜不已,他一边插秧,一边和张伯说的一般照做,很快就摸清了规律,把秧苗插得又快又准。

一旁的张伯儿子张怀也目瞪口呆,惊叹道“叶哥真的是第一次插秧苗么?为什么这么快?”

就连插秧几十年,在整个村出了名的快手张伯,也感觉不可思议,因为叶秋不仅插秧比他好,而且比他还快。一时间不远处许多村民就停下了手中的农活,跑过来观赏,都对叶秋赞叹不已。

一个城里的小伙儿,第一次插秧都堪比几十年的老农民,这自然是值得他们津津乐道的。

大山里,一个白发老者走进了柳村,他满脸皱纹,胡须足有三寸,看似弱不禁风,可身子骨却硬朗的很,背上背着一个帆布包,速度不慢的行走在山坡小路间。

“姜老医师回来了!”

“姜老医师,您这一走就走了十几天了吧,年纪大了就别去那么远的地方了,多留在村里享享清福呗!”

“姜老医师是咱们村的大好人啊,不仅帮助咱们村,还替很远的村庄治病。”

不少村民看见姜老医师回来,一个个都停下手中的农活,尊敬的打着招呼。

老者满面红光,精神不错,和村民们招呼着。

忽然有人说道“姜老医师,你们家来客人了。”

“怎么回事?”

老者眉头一皱,他和萧依依来柳村多年,除了柳村的人外,几乎和外界切断联系,只有他时常游走在偏远的山区,替人治病。

“十几天前,咱柳村的溪边漂浮来了一个快要死的城里人,是小医师把他救活的,现在也在咱们村儿呢!”

有个大婶儿解释道。

另外一个汉子放下锄头,指着前面不远处,正聚集在一起的人群中道“那个小伙子叫叶秋,也是个不错的人捏,现在正在给张老头家插秧呢,据说悟性很好,一学就会了。”

姜老医师沉吟了一下,随后又恢复了笑容“救人是我们的职责,大家忙自己的吧,我先回家了。”

路过田园,姜老医师和看了一眼,正在和张老头一起比拼插秧速度的叶秋,看到后者以一种规律的形式插秧时,不由眼睛一亮,随即皱起了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