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我怨故我在

真诚的分享

我和大多数挑战不抱怨运动的人一样,很快就发现自己在日常人际交往中竟然说了那么多抱怨的话。我第一次真正听到自己对工作发泄怒气,对疼痛和痛苦发牢骚,对政治及世界局势唉声叹气,对天气抱怨连连。发现自己使用了这么多负面的字眼,我着实感到非常震惊——我本来还以为自己是积极乐观的人呢!

——马提·波因特

密苏里州堪萨斯市

“人们发明语言,来满足自己深切的抱怨需求。”

——美国演员莉莉·汤姆林(Lily Tomlin)大部分时间没准儿你都和其他人一样,在消极和抱怨中苦苦挣扎。

就像鱼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周围水的存在,人根本意识不到空气的存在,即使你听到或自己发出抱怨,你也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抱怨的存在。抱怨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很难辨别究竟什么是抱怨、什么不是抱怨。

《韦氏词典》对“抱怨”一词的解释是: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抱怨: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

——《韦氏词典》

根据这一释义,我们知道,抱怨是人说出来的。许多二十一天不抱怨活动的狂热追随者会在自己产生消极思想时也移动手环。这种做法值得商榷,因为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大约七万个念头,试图监控自己的思想注定是无用的。与其这样,还不如试试这个更加简单、卓有成效的方法:不再抱怨,你的思想也会因此而积极向上起来。

你可以这样想想看:你的头脑是生产商,而你的嘴巴是消费者。生产商(头脑)制造消极思想,而消费者(嘴巴)在抱怨的时候购买了那些消极的思想。

如果消费者不再购买生产商提供的产品,那么生产商无疑会重组设备,调整产品生产结构。当你不再对你认为不对的东西发出抱怨,而是开始表达你的感恩之情或者表达你的愿望,你其实就是在逼迫生产商(头脑)开发生产新的产品。

当你发誓以后只说积极向上的东西,你的头脑就会对你生活中的积极事物变得更加敏感,并利用它们作为原材料生产积极的思想。这样,你头脑中的基本关注点就会产生变化。你会更加关注你所期望的东西,而这很重要:在你的生活中,你会吸引到更多你所期望的事物。并且,当你将注意力从生活中不好的方面转移到好的方面时,事实上你就减少了不好事物出现的概率。

你所谓的现实会发生变化。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绝对是真的。

没有所谓的现实,一切只是人的看法而已。而你就能改变自己的看法。

抱怨与对事实的陈述之所以不同,在于它们表达了不同的能量。“今天天真热”这是一句对事实的陈述。如果在说完“今天天真热”这句话后你长长地叹了一口气,那这就是抱怨了。艾克哈特·托尔(Eckhart Tolle)在他的著作《新世界:灵性的觉醒》(A New Earth)中曾对此这样总结过:为了助人改正而告知别人其错误与缺点,不能与抱怨混为一谈。我们也不必为了做到不抱怨,而一味容忍不良的品质与行为。告诉服务生你的汤是冷的,需要加热——只要你专注于绝对客观的事实,就不会有自我中心的问题。“你竟敢把冷掉的汤端给我……”这就是抱怨了。

人在抱怨的时候会散发负能量。大部分的抱怨都是“这太不公平了!”或者“这种事怎么会落到我的头上来”之类的。这就好像是抱怨者被某种行为或某个人攻击伤害,并反过来以抱怨回击。

人们以抱怨回击自己认定的不公行为。而对事实的客观陈述则是为了向听者传递信息(而不是责备对方)。

一个波斯尼亚人给我发邮件,伤心地说道,他的国家以一件事闻名于世,那就是“战争”。而他想要让他的国家以不抱怨闻名于世。他说:“我至今还没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我似乎总会在第四天遇到瓶颈,因此我得一遍遍从头开始。虽然我没成功,但我感觉自己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起来。不抱怨是为了让人快乐起来吗?”

读完这封邮件,我不禁朗声大笑。

他在这封邮件中,把变快乐说得好像是不抱怨的副作用一样。也许,我应该在我们的网站以及我的书封上写下:“请注意:不抱怨可能会让你不由自主地快乐起来!”

在挑战不抱怨行动的人们的反馈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信息:虽然还没有做到连续二十一天不抱怨,但很多人发现自己已经变得更加快乐起来。

这种快乐是自发形成的,因为比起整天愁眉苦脸的人,快乐的人更容易结交积极向上的人,拥有愉快的经历并吸引更多的好机会。因此,他们会变得更加快乐,而这又会吸引更多的好事情……如此良性循环下去,人们就会不断地变得更加快乐。

研究人员发现,不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经过四个阶段才能培养出相应的能力。要成为不抱怨的人,就要历经这每一个阶段,而且很抱歉,其中每一步都不能省却。你不可能跳过这些阶段,直接达到永远的改变。有些阶段会比其他阶段费时更久,对此每个人的经验各有不同。你可能飞也似的越过一个阶段,却卡在另一个阶段里,许久无法跨越。但只要坚持下去,你就能掌握不抱怨的技巧。

养成不抱怨能力的四个阶段是:

1.·无意识的无能。

2.·有意识的无能。

3.·有意识的有能。

4.·无意识的有能。

现在,你正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没有意识到(无意识)你发出了多少抱怨(无能)。一般说来,每人每天会抱怨十五到三十次,但是你也许根本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抱怨,更不知道自己抱怨得算多还是算少。

一个女士半夜起床时不小心把脚趾碰到了床腿上。她感到一阵疼痛,不由自主地发出疼痛的呻吟。当我们感到痛时,呻吟是很正常的表现,但是,许多人此外还会自寻烦恼。他们会到处抱怨自己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以及问题,然后会惊奇地发现困难和问题更加层出不穷。如果你呻吟,那么疼痛就会出现;如果你抱怨,那么你就会遇到更多可抱怨的事情——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当你完成以上四个阶段、不再抱怨之后,你也就不会再呻吟着自寻苦恼。你会吸引美好的事物,而不是苦痛。

托马斯·葛瑞(Thomas Gray)在《论伊顿公学的远景》(Ode on a Distant Prospect of Eton College)中引用了一句家喻户晓的格言:“无知是福。”要成为不抱怨的人,你会在“无知”的福气中,开始穿越转变的激流,获得真正的福乐。

“无意识的无能”阶段和“有能”阶段一样,都是一种存在的状态。

每个人都是从这里起步的。在“无意识的无能”阶段,你拥有无尽的潜力,准备开创伟大的未来。前方是振奋人心的前景,等着你去探索。只要你愿意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一步步走下去,你就能掌握不抱怨的生活方式,并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你感到忧郁沮丧或乖张任性,切记不要通过抱怨公之于众。”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人们常常问我:“我永远都不能抱怨了吗?永远?!”

对此,我是这么回答的:“你当然可以抱怨。”这有如下两个原因:1.·我不是要来告诉你或其他任何人该怎么办。如果我是这种心态,我就会想办法改变你,这就意味着我把关注点放在你身上我不喜欢的那些方面。我是在表达对你的不满,而且由此推论,我这是在抱怨。所以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这是你的选择。

2.·有时候,抱怨也是合理的。

要真正理解以上第二点的意思,你得先仔细想想什么是“有时候”。不要忘记,我和全世界几千人一样,已经达成过接连三周(也就是连续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个小时)完全没有抱怨的目标了。没有抱怨——零、无、一点都没有!讲到抱怨,“有时候”往往指的是“极偶尔”。

其实,仔细想想,现在生活中值得我们表达哀伤、痛苦、不满的事情真的是寥寥无几。当然,世界上还是有一些人过着非常痛苦不幸的生活,并且所有人都会在某些时候经历挫折、苦难。

然而现在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历史上最安定、健康、繁荣的时代。但是,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抱怨。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事。几百年前,本杰明·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就曾说过:“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舒适生活的最差回报。”富兰克林说这句话的时候,世界上还没有电、阿司匹林、青霉素、空调、室内管道、飞机以及其他许许多多现代发明,也没有许许多多我们现在习以为常、公认为是必需品的东西。然而,他还是发现,与他同时代的人们,对那些他们已经拥有的好东西是多么满不在乎。富兰克林的时代比起我们现在来远远落后,然而,我们仍旧像那时的人们一样,总是抱怨这抱怨那。

“不停地抱怨是对我们享有的舒适生活的最差回报。”

——本杰明·富兰克林

抱怨并不能帮助我们改善事态。相反,我们的抱怨多半都只是“听觉污染”,妨碍了我们的幸福与美满。

你可以自我检视一下,你抱怨(表达哀伤、痛苦、不满)的事情真有那么严重吗?你是不是经常抱怨?或者,你是不是经常抱怨且自寻烦恼?

要做一个快乐的人,掌控自己的思想,按照自己的规划生活,你就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非常高的门槛,规定自己只有在遇到一定程度的难事或不公后才能表达哀伤、痛苦或不满。下次你要抱怨时,就先问问自己,你要抱怨的事有没有像几年前发生在我身上的那件事一样糟糕。

当时我正坐在自己的家庭办公室里写作。我们当时的家位于马路的急转弯处,驾驶员在这里要放慢速度,行驶过弯道;而过了我们家两百码之后,道路就变成高速公路,汽车行驶时速限制从二十五英里变为五十五英里。因为拐弯和车速限制,汽车在我家附近行驶时往往会放慢速度,然后迅速加速驶上高速公路。我们等于是住在减速/加速的车道上,倘若没有这个拐弯,我们家所在的位置就会变得非常危险。

那是个温暖的春日午后,蕾丝窗帘随着微风轻轻飘动,我在家中工作,一切都是那么自然惬意。忽然,一个奇怪的声音将我从工作的世界中拉了出来:“砰”的一声巨响,然后是一声尖叫。那不是人的尖叫声,而是动物的。就像每个人一样,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而我对这个声音非常熟悉,那是我们的长毛黄金猎犬金吉尔。

通常,我们不认为狗还会尖叫。狗可能吠叫、嗥叫、哀叫——没错,但从不尖叫。然而,那时金吉尔就是在尖叫——它过我们门前那条马路时被车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英尺处,它躺在路边痛得尖声叫喊。我大喊一声,跑过客厅来到前门外,我的女儿莉亚就跟在我的后面。莉亚当时才六岁。

我们靠近金吉尔时,看得出它伤得很重。它试图用前腿站起来,但后腿似乎帮不上忙。它一次又一次痛苦地嗥叫着。邻居们纷纷走出家门,看看为何外面如此吵闹。莉亚呆立在那里,只是一直叫着它的名字:“金吉尔……金吉尔……”眼泪从她的脸颊流下来,浸湿了衣服。

我四处寻找撞伤金吉尔的司机,却不见半个人影。后来我抬头望向划分市区道路与高速公路的坡道,看见一辆卡车牵引着拖车,正在爬坡,同时加速超过五十五英里。尽管我们的狗痛苦地躺在那里,我的女儿哭得可怜,我满脑子想的却是要去找那个撞到金吉尔的人当面算账。“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还开车跑了?”我愤愤不平地说,“他驶过弯道时会减慢速度……他肯定看到了金吉尔,他肯定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我跳上车子,开车冲出停车道,激起一片沙尘,在坎坷不平的路上狂飙到时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英里,就是要追上那个撞伤了莉亚的狗却扬长而去不敢面对我们的人。我在颠簸的路面上疾驰着,车子仿佛就要驶离路面。那一刻,我想到如果我在开车时丧命,对家人而言,那种伤痛要比金吉尔受伤更为难以平抚,因此稍微平静了一下。在我和那个驾驶人的距离慢慢拉近时,我也把车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那人没有发现我在后面追赶,转进了停车道。他下了卡车,身穿邋遢的衬衫和肮脏的牛仔裤,晒得通红的头上玩世不恭地反扣着一顶油腻腻的棒球帽。我在他身后将车停住,从车里跳出来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转身看着我,仿佛听不懂我在说什么。

一股怒火冲了上来,因为我不能确定他是不是真的说了:“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过你想怎样?”

我过了好一会儿才从刚听到他那句话的震惊中回过神来。回到现实世界后,我一字一顿地回他:“什么?你说什么?”他微笑着,仿佛在纠正一个犯了错的孩子,又字正腔圆、慢条斯理地说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了你的狗……你现在究竟想怎么样?”

我气得火冒三丈,心里一直浮现这样一幅画面:从汽车后视镜里看去,莉亚耷拉着肩膀,站在痛苦抽动的金吉尔旁边哭。

我大喊:“把手举起来!”

他面含讥讽,笑着说:“什么?”

我重复道:“把手举起来……我要过去宰了你!”

片刻之前,当我怒气冲冲地要追上这个家伙时,及时的理性让我不至于因为开快车而送命。但现在,他把我亲爱的狗撞成重伤,竟然还讲出这种目中无人的轻薄话,这让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尽。

我长大后就从来没有打过架了。我不相信打架能解决问题。我也不晓得自己是否知道该怎么打架。但是我想揍死这个人。那一刻,我怒火攻心,完全丧失了理智,我才不管自己会不会因此坐牢。

“我才不跟你打呢。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伤害罪。”他说。

我手臂举起,拳头就像颗坚硬的石头那样紧紧地握着,目瞪口呆地站在那里。

我喊道:“别废话,动手!”

他露出仅存的几颗牙微笑着,说:“不,先生。我才不干这种事情呢。如果你打了我,那就是伤害罪。”

他转身慢慢走开。我站在那里发抖,怒气渗入我周身的血液。

我不记得后来是如何开车回到家的。我也不记得是如何把金吉尔抱起来去看兽医的。我只记得最后一次抱着它时它身上的味道,还有兽医用针筒结束它的苦难时,它轻声哀号的模样。我痛苦地忍住眼泪,问自己:“怎么会有人做出这种事?”

后来那几天,每当我努力想要入睡时,那人满口破牙的笑容总是挥之不去。他那句“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过你想怎样?”不停地在我耳边响起。我在脑海里想象,如果我们打起来,我会怎么对付他。在我的想象中,我是消灭邪恶坏蛋的超级英雄。有时候,我会想象自己正拿着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伤害他,就像他伤害我、莉亚和金吉尔一样。

第三个难以入眠的晚上,我起身开始写日记。在宣泄了近一小时哀伤、痛苦和不满之后,我写下了令人讶异的字句:“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这一点都不像我会说的话啊,我不禁纳闷儿地大喊:“什么?”

我又提笔写了一遍:“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我往后一靠,陷入椅子中思索,聆听春夜中蟋蟀的欢鸣。“伤害者自己也是受伤之人。这句话怎么可能适用在那个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