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那篇作者的文笔,能写出其他的几篇作文来吗?”

“能!”孙老师毫不犹豫地给了一个肯定的答案。

就是这篇最敏感、最尴尬的作文,偏也是孙老师最喜欢、最想出又最不能出的一篇。

这篇作文直接跟华夏国某一段十年挂上了勾。

沈早早这些孩子不算是出生在那十年的孩子,能用那十年来写作文,完全是靠“道听途说”。

但沈早早写得非常真实又客观,没有反红的想法。

所以,哪怕孙老师知道这篇作文敏感,他也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否决,而是在出与不出之间割舍不决。

这篇是最难写的,沈早早都写得这么好,写得让他们冒着一定的危险也割舍不掉。

其他作文也是沈早早写的,他信。

孙老师一脸的肉疼和惋惜:“老板,那这十一篇,用几篇啊。”

不管是用十篇还是十一篇,作文书是绝对能出来了。

用了不合适,不用舍不得,孙老师觉得自己的肠子都快纠结断了。

程老板一咬牙:“一起出了吧!”

那十年,并没有在华夏国的历史完全被抹去。

沈早早写的没有问题,只是他们这些从那十年过来的人,还心有余悸,特别怕讨论这个问题而已。

面对那十年,其实程老板也挺想“聊一聊”的。

封面有了,之前也已经收录了二十篇,加上沈早早的十一篇,凑够三十篇,可以出书了。

之前那二十篇早改妥了,而沈早早的这十一篇,不用改,可以直接用。

这么一来,沈早早的十一篇一到位,样书到沈早早手里,不过是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

拿着热腾腾、油墨味极重的样书,沈早早还当自己没睡醒呢:“这、这么快?”

别是偷工减料了啊。

杜老师:“有了你那十一篇之后,出起来自然快,更何况,这只是样书。你要有需要,我还可以给你弄个十几、二十本儿来。”

出版社有活干,代表着有钱赚。

对赚钱又能传播文化的事,出版社上下的人都特别齐心和热情。

“这些样书可是熬通宵才赶出来的,你看看,每篇作文还有作文点评呢。之前的二十篇准备工作是做全的,你的十一篇,都是赶通宵弄出来的。”

“……辛苦了。”

杜老师这是向她讨功劳来了?

杜老师笑得那叫一个春风满面:“作为搞文化的,不辛苦,应该的。另外二十本样书,我让人直接搬你们学校图书馆去了。沈早早啊,你要在市二中留名了!”

沈早早:“……”

她留不留名,杜老师干嘛这么激动?

想了半天,沈早早又挤出了三个字:“辛苦了。”

“哪里,沈早早啊,你得继续加油了。这一合作,我们就合作了两个品种的书,我十分期待我们下一次的合作。沈早早啊,你很适合搞文化方面的工作,以后准备报一个什么样的大学,有想法了吗?”

杜老师更想问的是,沈早早对他们出版社有什么看法。